印刷“超預期”的2017年真的超預期嗎?
時間:2018-03-07 來源:
每年年初,展望與預判,總會是企業界的階段性熱詞。
站在2018年首,回看2017年的收官之勢,可以用“超預期”來描述。
2017年,全國GDP增長6.9%。這是自2009年開始、長達7年的綿綿跌勢之后,經濟增速首次出現回升。而相較于年初政府制定的6.5%增長目標,也屬于大幅超額完成任務。
觀察印刷行業,也出現了同步提升甚至超速提升的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字,“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工業增加值全年增長10%,這既高于全部工業6.6%的平均水平,也高于GDP6.9%的水平。而從整體經營數據來看,“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5%,相比上年增速4.5%,提高兩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9%,相比上年度-4.5%,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國家統計局披露的“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項下,有5693家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其收入總和為8090億元。在印刷行業1.15億元總產值中,已占70%的份額。這支生力軍的收入、利潤雙增成果,為全行業的2017年業績涂抹了濃重的亮色。
但如果就此解讀中國經濟已擺脫L型增長模式,進入高速增長區間,并據此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投資計劃,恐怕為時猶早。事實上,如果分月度觀察2017走勢變化情況,無論全部工業還是“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都出現了沖高后回落跡象。以“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為例,高點出現在年中的7、8月份,增速高達10.8%,而隨工業生產有所降溫,至年末回落至10%。
仍需注意的一個現象是,10%的增速,對所有企業而言并非是“陽光普照”。從正在陸續公布的印刷上市公司年報中也可以窺見,有營收、利潤大幅增長的企業;也有業務受沖擊、利潤下滑明顯的公司。生存分化,命運迥異,是當今時期行業生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現象。
除了“分化”特質,2018年的印刷市場,還有3個需要注意的產業動向:即供需調整、動能轉換、關系重塑。
供需調整,呈現明顯的區域性、階段性特征。在因環保治理、企業外遷而導致產能緊張的地區,在因企業限停產而導致交活緊張的時期,都會出現供需產能重新調整、布局的情況。這些不長的窗口期,對某些地區與企業而言會帶來一些新機遇。
動能轉換,需要行業更加關注消費升級新趨勢。2017年,與民生相關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類商品平穩增長,但消費升級類商品普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如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消費升級同樣期待印刷包裝配套產品與服務的轉型與升級。
關系重塑,則需要關注大中小企業如何共生共存。大型企業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中小型企業差異化生存的長尾效應,應會在印刷行業同時演繹與強化。分工與合作關系的調整與融合,平臺作用的發揮,都將有多途徑的解法。
進入2018年,中國經濟開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印刷產業進化史如何續寫,我們依然充滿信心,也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