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印刷MES開創者
時間:2018-10-11 來源:
編者按:
驚聞2018年上海全印展上會有一個“智能印刷示范園”,8家設備廠和一家軟件公司組建了一條智能印刷生產線,將現場演示ERP、MES生產管理、印前、印刷和后道裝訂等整個業務生產流程,有“設備實時聯網,智能物流小車,中央控制中心、電子看板集群”等高大上的東西,莫非傳說中智能印刷工廠已經變成了現實?小編帶著好奇,采訪了浙江易印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緣印刷,一發不可收拾
中秋后的一個下午,陽光明媚,浙江易印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池海峰接待了我,他是全印展“智能印刷示范園”主要策劃者,現在擔任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公司的運營總監。在習習和風中,我們打開了話題。
“1993年因為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與印刷結緣,從經營印刷物資到開印刷廠,再到成立軟件公司,一眨眼20多年了。”說起過往經歷,他不勝感慨和興奮。
“2008年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下半生,一個印刷人,一頭跳進了IT江湖,而且從投資人變成了操盤手,至今還在這個江湖撲騰。”
“你為什么會去做印刷軟件?”我問他。
“使命感?好玩?有前途?好像這些因素兼而有之。不管因為什么,“吃軟飯”9年了,酸甜苦辣,咬牙堅持,很多同行消失了,我們還活著,一路走到了今天”。
在輕松的氣氛中,我們圍繞聊著印刷行業的現狀和未來聊開了。
這些年,在很多行業的論壇和媒體中經常聽到看到他的觀點,他的觀點非常獨到和犀利,得到很多行業中人的認可。如2015年在“第三屆印刷電子商務大會”上,他說:“如果印刷廠搭建個網站就能變成健豪,那豬鼻子插根蔥就能變成象了。印刷電商要成功必須內外兼修,抓質量、效率和成本”,諸如此類,成為一時江湖名言。
講到智能制造,話題就離不開MES系統,因為MES是智能工廠的中樞神經系統,是智能印刷工廠的核心軟件。現在很多印刷企業都實施了ERP,MES還是個新東西,大家還不太了解。
“池總,最近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原來做ERP的軟件公司都幾乎一夜之間推出了MES系統,你怎么看?”小編問道。
“MES和ERP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產品,ERP管的是頂層,MES管的中間層和設備層,開發難度比ERP更高,” 說到這個話題,他笑了一笑,“這是他們企業營銷手段,原來的ERP搖身一變成了MES系統,有的在ERP上加個車間機臺報工界面就叫MES了,掛羊頭賣狗肉,狗肉還是狗肉!”
其實,他們已經做了9年印刷MES系統,有趣的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做的就是MES系統。
想起曾經在一次論壇中聽他演講,題目是印刷行業要回歸本質,印刷的本質是什么?是內容、形式和“印”,很多印企放棄了內容匯入形式,只剩下“印”了,所以日子過得比較苦。印刷企業搞智能制造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還是要抓住“質量、價格和交期”的本質。
不在乎叫什么,在乎的是能給用戶解決什么問題,這種務實的做派倒很符合他們的企業文化特性。
做了一套不知道叫什么的印刷管理軟件
2009年易印的前身“浙江點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產品立項之初,公司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和激烈討論,最后達成了幾個共識:第一,印刷行業的未來是數字化,數字化就是“管理信息化、業務網絡化、生產自動化和制程標準化”,公司的產品開發要圍繞這四個方向;第二,不能搞ERP,那玩意兒不好用,因為ERP在很多印刷企業變成了爛尾樓。第三,先從管理信息化入手,同時著手研究數字化流程和JDF機制,JDF未來是四化集成的最優選擇。
一年后產品出來了,找了一個客戶去試用,項目實施了2個月最后沒有用起來,實施小組灰溜溜回來了。
開會分析原因,池海峰安慰抹著眼淚的實施人員:不是我們的產品有問題,是因為客戶沒付錢,是因為老板不重視,員工不配合,不用傷心,總有一天,他們還會回來。繼續走。
第二個客戶,慈溪圣保印務,搞了2、3個月居然成功上線了。池海峰去回訪客戶,同生產廠長聊天。
“曹廠,你們用了我們的軟件有什么改變?”
“有三點變化,第一點,訂單交貨周期縮短了,原來一個訂單平均周轉時間8至9天,現在縮短到6、7天了;第二點,我可以準時下班,買些菜跟老婆一起喝上幾杯了;第三點,開單人員少了,原來2個人變成了1個還有空。”
“哦!為什么會這樣?”他明知故問。
“因為各部門配合好了,原來等紙等版這些現象都沒了,效率自然高了。”
“準時下班又怎么回事?”
“哦,這個么,原來下班前老板要看的三張報表要做給他,現在不用我做,他自己看就可以了。原來我下班前還要排好車間機臺第二天的生產計劃,要搞好幾個小時呢,現在只要動動鼠標,幾分鐘就搞定了。”
這個客戶,讓他們信心滿滿,一路前行!
“池總,從那個用戶所得到的結果應該就是MES所要解決的問題,你們從那時候開始就叫MES了嗎?”小編問;
“沒有,說實話我那時都沒有聽說過MES這個東西”,他非常坦誠,實話實說。
產品成型了,要開始宣傳了,但是,那個產品應該叫什么呢?總得有個名字。
“肯定不能叫ERP!因為我們的產品都是圍繞生產,跟ERP相關的只有很單薄的庫存和賬款管理功能,而且我們的初衷也不是做ERP,我們的初衷就是想做一個智能化的生產管理工具,把各個跟生產相關的單元進行信息的鏈接和同步,所有信息的流轉都是即時的、動態的、無紙化的。我們系統內置了很多智能化的計算和信息處理功能,解放老板和員工,提高生產效率。經過幾番討論,最后定了,就叫“智慧印刷管理系統”,英文名“Intelligent printing management system)”簡稱IPM—哦,原來這就是IPM的來歷。那是2012年的事了。
名字一定,趕緊注商標冊。2013年.“智慧印刷”商標被駁回申請,但是IPM商標注冊成功,從此他們以IPM行走江湖。
他們成了中國最早講述“智慧印刷”概念的企業了!
2014年,注冊微信公眾號,自然也叫“智慧印刷”。
一不小心,成了印刷MES的開創者
隨著用戶增多,產品越來越完善,IPM的模塊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
客戶對IPM的生產管理功能非常滿意,同時又產生很多新的功能需求,新的需求大都圍繞ERP方向的,如成本核算,核價報價、計件工資、對賬、各種報表等等。客戶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開發方向,做!
“寧波**印務”是他們公司當時最大的一個項目,但是這個項目后來成了“上甘嶺”戰役,該用戶的財務總監原來用過“用友NC”ERP,要求他們按照用友的標準來做。前后耗時一年多,終于把她想要的功能大都實現了。
那時,公司已經進了不少原來做ERP的技術和銷售人員,會議上天天扯BOM、MRP等概念;IPM在ERP方向一路折騰了三年多,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
從不想做ERP到不得不做ERP,既然已經有ERP的功能又不叫ERP。這時需要對產品進行重新梳理和定位了!
智慧印刷管理IPM系統由PMIS和ERP兩個產品組成,兩個產品既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開來用。PMIS管生產,是一個幫印刷老板賺錢的工具;ERP管貨物管賬款,出報表,幫老板數錢。ERP能讓你知道企業是怎么死的,但無法讓你活的更好,他只是一個驗尸報告,要想企業好起來,必須PMIS+ERP一起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如果拿現在MES的概念來衡量,IPM的管理范圍涵蓋了計劃、進度、工藝、原料、員工、質檢、賬款、成本等,已經遠遠超出MES“人、機、法、料、環”的管理范疇。同時,IPM在生產管理方面做得非常扎實,有印前、印刷、切紙、印后、組裝、復卷等有獨立模塊,內置了高級計劃排程APS和交期自動預警機制,預留了JDF接口和設備數據接入機制。
如此說來,智慧印刷IPM系統早就可以叫印刷MES系統了。
“池總,印刷行業推廣ERP已經近20年了,至今還有不少企業沒有將ERP用好,你們的IPM究竟與其他印刷ERP有什么不一樣?”
說到這個問題,池總開始滔滔不絕:
“這個問題我們專門研究過。我認為,首先,跟印刷行業特點有關,印刷行業的本質有兩個特點,第一,大部分印刷廠沒有自己的固定產品,是典型的離散型制造企業。如果按照傳統ERP的思路來做,每個產品必須有BOM,從BOM導入MRP然后生成各種單據和指令。BOM就是ERP的生產信息起源,生產過程中有任何改動必須先改BOM然后繼續下一個流程,印刷廠的ERP如果按照這個機制執行,十有八九完蛋。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數據庫里的BOM會多到數以萬計,最后數據庫都會跑不動,生產輔助人員會越來越多,打印的表單也越來越多,業務反應卻越來越慢。第二,印刷廠的生產計劃特別多變,因為客戶要變我們不得不變,任何一個變化先得改BOM,結果是用了ERP不是變得敏捷了而是更遲鈍了,最后不用也罷。”
“我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BOM處理機制,可以通過自由建模快速完成產品的定義,而且,我們設計有非常便捷的變更應對機制,減人增效是我們的設計原則。結合我們多年積累的實施經驗,從2015年起我們的IPM實施成功率100%。”
回首9年,IPM至今已有數百家用戶使用。
一不小心,他們成了中國印刷MES的開創者!
成為領先的智能印刷系統集成商
2015年,IPM開始向大企業推廣,他們深入調研了十幾家百強印刷企業,但是遇到了阻力。盡管IPM系統能滿足用戶的大部分需求,用戶很滿意很好,但是用戶幾年之前投入了幾百上千萬做的ERP怎么辦?推倒重來?代價太大!
同時他們發現幾乎所有的百強企業不管ERP用的好與不好,都存在生產管理混亂,交貨不及時,計劃排程難,數據員、計劃員跟單員等生產輔助人員臃腫等問題。
好,那就做一個獨立的生產管理模塊,集成到他們的ERP中去。基于IPM的成功經驗,不到兩年,一個更酷更專業的獨立的生產管理系統出來了。
新產品應該叫什么名字?老問題又來了。
有人提出說就叫MES吧。有人反對,隱隱約約覺得MES那玩意是一個很高大上很先進的東西,好像還不夠。
這時,總經理池海峰一錘定音:“叫什么不重要,關鍵是把產品做好能解決用戶問題,別爭了,就叫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或生產動態管理系統,兩選一”。
2017年,生產動態管理系統寧波天域印務PAC上線了,用戶十分滿意。圖形化界面,電子看板集群顯示生產動態數據,智能排程,掃碼報工,與ESKO印前數字化流程無縫對接實現拉動式生產,效率參數OEE自動呈現。
公司要求全員全面系統的學習工業4.0、智能制造的知識,有了理論指引,走的更順、更快了。
2018年8月,池海峰參加“中國印刷智能化產業聯盟”籌備會議,會上中國印刷技術研究院推出了“一本圖書的智能制造測試線建設規劃方案”,池海峰非常自豪地說:“這條規劃的測試線中,其中從ERP到生產部分我們已經完成了開發并在用戶處實施落地了,而且我們即將在10月份的全印展現場演示。”
上海全印展,一共只有3個月時間,要完成8家企業10多臺設備的接口開發實現互聯互通,要集成CTP、印前數字化流程實現印前自動化,要與AGV智能物流連接;開展前只有4天時間,要完成整個智能工廠的搭建;在展館復雜的環境中演示生產全流程,這可是一件行業中史無前例的牛事!小編不禁捏了一把汗。
藝高人膽大,他們信心十足,我們翹首期待。
揚帆正當時
從2015年的互聯網+和“工業4.0”,到現在的“印刷智能制造”,趨勢如風,越刮越烈,傳統的印刷行業即將面臨天翻地覆的變化。
剛剛舉辦的印刷業創新大會,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確定2018年是印刷智能制造元年。
一條船,載著一群熱愛印刷、有想法有激情的印刷人,迎著風浪,走著一條孤獨的不平凡的創新之路,前無古人,后有來者;
他們越過旋渦,歷經風浪,坎坎坷坷,走了將近十年;
他們探索了十年,準備了十年,堅守了十年;
2018年,智能印刷元年,風正勁,易印科技,揚帆啟航正當時!
寫于2018年10月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