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設備展覽會】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項
時間:2018-10-25 來源:
一、油墨的性能:
1) 濃度:濃度大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較少,墨色比較好;濃度小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較多,墨色清淡;
2) 細度:即油墨顆粒的大小,油墨細度高,油墨濃度大,印刷品網點清晰、飽滿有力;油墨細度低,印刷品的網點易發毛,印版的耐印率低;
3) 粘度,黏度大,易造成傳墨不勻、網點拉毛以及花版等現象;黏度小,易造成油墨乳化和版面浮臟現象;
4) 流動度:流動度大,會使圖文的層次不明,墨色不飽滿;流動度小,使油墨的傳布不流暢、不均勻,易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有前深后淡或前淡后深的現象;
5) 耐光性:耐光性好的油墨,印出產品色澤絢麗,圖文網點飽滿、結實,富有立體感,并可以長期保存;耐光性差的油墨,印出的產品顏色容易變淺、變暗;
6) 耐水性、耐酸性、耐堿性:對膠印油墨,要特別注意其耐水性、耐酸、耐堿性,耐水耐酸、耐堿強的油墨,印刷出的產品色澤鮮艷,層次分明,網點清晰;耐水、耐酸、耐堿、差的油墨,印刷出的產品灰暗無力,層次不明,網點不光潔。
二、潤版水
潤版水的PH植一般在3.8-4.6之間,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印刷條件的具體情況加以調證,如果潤版水酸性過強,對版面空白部分的砂眼和圖文的親油基礎腐蝕性就回加大,易造成花版現象,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時油墨易乳化,墨輥產生脫墨,印刷品灰暗無光。
如果潤版水酸性過弱,就會使印版空白部分親水斥油性能減弱,版面易起臟和因印刷品網點擴大而造成糊版現象(UV墨印刷時,如果潤版水酸性過酸,版面易起臟)
三、色序
色序指的是在多色印刷中,各色印版的先后套印順序,不同的色序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印刷效果,合理安排色序很重要。但色序不是絕對的,色序一般安排是:
單色機:黃→品紅→青→黑 雙色機:黑→黃、品紅→青(印風景畫)或青→紅(印人物);
有金、銀、滿版實地印刷時,一般要先金、銀、滿版實地,待油墨干后再套四色墨。 四、批量印刷
1) 檢查四色膠片規格是否一致(四張膠片是否成套);
2) 對照樣張,檢查圖文是否完整;
3) 穩定水分、墨量,達到水墨平蘅,以保證同批印刷品墨色的一致;
4) 盡量做到少停機或停機后清洗橡皮布(已可放一些過版紙)
四、正式印刷時
正式印刷時,操作者應集中精力地做到:
(1) 看:看機器運行情況,看樣張墨色、套準及網點質量;
(2) 聽:聽機器響聲有無異常,聽機器震動靈敏區有無雜音;
(3) 摸:摸一摸機器易于因磨損而升溫的部件,是否有顯著的溫度變化;
(4) 聞:聞有沒有電器燒焦及其它不正常的怪味。(UV墨印刷時應多注意UV機的電源 線);
(5) 檢查:檢查印品情況及機器的有無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排除。
五、如何鑒別水分的大小
鑒別水分的大不,首先應看版面水分。這一點,要憑操作者的經驗。一般來說,水分大,版面反射光量強,側視較亮;反之,版面反射光量弱,側視較暗;
如果水分過大,還可從以下幾點中觀察出來:
(1) 用卡紙在墨輥上鏟墨,卡紙上會留有細小水珠;
(2) 串水輥上有細小水珠,墨輥組中脫墨現象或有水珠;
(3) 關水后或停機較久版面水分仍未干涸;
(4) 印跡網點空虛,墨色暗淡無光澤;
(5) 橡皮滾筒尾梢處有水影或水珠。
六、控制水量平衡
油墨和水并不是絕對不相容的。在實際印刷過程中,油墨和水經過膠輥與膠輥的擠壓,就會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油墨的乳化狀態有兩種:當水大墨小時,形成"水包油";當水小墨大時,形成"油包水"。
在膠印過程中,水墨平衡的掌握程度與印跡的正常轉移、墨色的深淺、套色的準確性、印刷品的干燥及粘臟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水大,使油墨乳化,墨色淺;水小,版面的空白部分會粘附油墨,產生臟跡。因此,膠印控制好水墨平衡是印刷的關鍵。
七、控制水墨平衡
控制水墨平衡,一般要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則。水少,指的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粘臟為前提;墨厚,指的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墨量。在印刷過程中,最忌諱的一點是水大墨大。在考慮水量時,應視版面圖文面積大小及分布情況、印跡墨層厚度、印刷用紙性質、油墨性能、機器運轉速度、車間溫濕度、潤版液的PH值以及在油墨中所添加的輔助劑等情況而定。
八、清洗橡皮布,換色時墨輥一定要洗干凈
經過一段時間印刷后,橡皮布上就會積聚有紙毛、紙粉、墨皮及其它臟物、降低了印刷品的質量,所以橡皮布要及時清洗,特別是承印強度低的紙張時,紙毛、紙粉的堆積更加嚴重,因此更要經常清洗。
換色時如果墨輥組沒有清洗干凈,就會影響新墨色的純度,由深色墨換成淺色墨時尤其要注意。如由黑墨換成黃墨時,黑墨如果沒洗干凈,黃墨就會泛黑,這樣就會影響了印刷品的質量。因此,換色時墨輥組一定要洗干凈。
九、套印不準的主要因素
前后套印不準:
(1) 印刷機
a. 天地調節盤鎖緊螺絲沒有固定,或送紙搖臂上M5內六角螺絲是否已固定緊;
b. 推紙座銅套是否磨損;
c. 送紙牙磨損;
d. 印刷壓力過小;
e. 齒輪磨損;
f. 橡皮布過松,沒有綁緊。
(2) 紙張
a. 紙張裁切精度不高;
b. 印刷時水量過大,紙張有伸縮。
(3) 其它
a. 印版或原稿本身有問題;
b. 卡紙堆的過高或壓紙塊壓的過重而導致卡紙走斜。
左右套位不準:
a. 左右擋板過緊或左右擋板螺絲是否固定;
b. 卡紙長短不一;
c. 滾筒左右竄動;
十、產生油臟的原因
油臟可分兩類:一類是由于版面空白部分對油墨發生感脂,以油膩狀態出現,俗稱"油膩";另一類是由于油墨乳化后以極細的顆粒均勻分布于版面,俗稱"浮臟"。
油臟產生的原因有:
(1) 印版
a. 印版本身質量不高(版基不好或再生版);
b. 曬版時曝光時間不足、顯影液濃度太低;
c. 印版版面的保護膠未清洗干凈;
d. 印版的空白部分被氧化;
(2) 印刷機
a. 靠版壓力過輕;
b. 水輥間的壓力太輕;
c. 油墨粘度過低;
d. 橡皮布表面老化;
e. 紙粉與紙毛磨損印版;
f. 潤版液PH值不當。
十一、前后墨色深淺不一產生的原因
在實際印刷中,有時會發現同一畫面上墨色前后深淺不一,而往往墨色前深后淡居多,墨色前淡后深現象較少
前后墨色深淡不一的產生原因有:
(1) 滾筒部分
a. 滾筒齒輪或軸承軸頸使用年久磨損。
b. 滾筒軸頸與滾筒殼體不同心。
c. 靠版輥與印版壓力過重,而產生跳動
(2) 墨輥部分
a. 使用年久墨輥表面老化
b. 墨輥長期沒能得到清洗,表面積墨,造成不能上墨
c. 油墨粘度太大
十二、墨杠是的何產生,怎樣消除?
墨 杠指的是在印刷平網或實地印刷時,印版版面及印件上出現軸向的一條條明顯的深條痕,俗稱"黑條杠"或"黑條頭"。
墨杠產生的原因及消除辦法是:
(1) 滾筒齒輪使用年久磨損,應重新更換一組新齒輪;
(2) 印刷壓力過大或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間的壓力太大。應調整適當的壓力;
(3) 齒輪間嵌有紙毛、墨皮等污物。應清除齒輪間各種污物,加入新的齒輪潤滑油,加強對機器的清潔保養工作;
(4) 印版與靠版輥之間壓力過大,應調節靠版輥與印版的壓力;
(5) 靠版輥表面凹凸不平或輥芯彎曲、不直,應更換新的墨輥;
(6) 油墨過稀,應加入適量的0#調墨油,以增強油墨的粘性;
(7) 紙張粗糙,表面強度差。應勤洗橡皮布,并在油墨中加入6#調墨油以降低油墨的黏度,減輕紙張脫粉、掉毛的程度
十三、水杠產生的原因 如何解決?
水杠指的是在印刷平網或實地印件時,印版版面及印件上出現軸向的一條條明顯的淺條痕,俗稱"白條杠"或"白條頭"。
水杠一般是由輸水部分引起的,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是:
(1) 上水輥與主勻墨間的壓力太大,應重新調節它們之間的壓力,使其適當減輕些壓力;
(2) 油墨乳化,水輥表面積墨太多;
(3) 版面水分過大,應減少供水量,清洗橡皮布,嚴重時清洗墨輥;
(4) 潤版水酸性太強,應降低潤版水的酸性。
十四、花版的原因,如何消除?
花 版是指印版上的網點縮小、空虛,感脂性減弱,細點子丟失,色澤暗淡
花版的起因及消除辦法是:
(1) 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壓力過大,應減少滾筒的包襯厚度;
(2) 著水輥與上水輥間的壓力過小(水大),應適當調節著水輥與上水輥的壓力;
(3) 潤版水酸性太強,應沖淡潤版水,降低其酸性;
(4) 上水量過大,應減少供水量;
(5) 油墨粘度太大,應在油墨中加入一定量的調墨油,降低墨的黏度;
(6) 印版本身在制版及曬版過程中就已有花版現象,應換新版。
十五、糊版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
糊版產生的原因及消除辦法是:
(1) 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壓力過大,應減少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間的壓力;
(2) 靠版輥與印版壓力過輕,應重新調節其壓力(2.5-3mm);
(3) 靠版輥與印版壓力過重,應減少其壓力;
(4) 潤版水酸性太強,應適當降低潤版水的酸性;
(5) 油墨過稀,應在油墨中加"0#"調墨油;
(6) 墨量太大,應減少供墨量;
(7) 油墨中干燥劑加放過量,應清洗墨輥,減少油墨中干燥劑的用量;
(8) 印版本身砂眼過細,應換新版。
十六、背面蹭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背面蹭臟指的是剛印好的印張疊放在一起,下面一張的油墨蹭到上面一張印張的背面,造成印張污染的現象。
背面蹭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是:
(1) 油墨干燥不好或墨量太大,應在油墨中加入適量的干燥劑及防粘劑或減少墨量;
(2) 紙張疊放太高,應降低紙張的疊放高度;
(3) 油墨未干,壓紙太重;
十七、產生重影的原因
重影,俗稱雙印、鬼影,有兩種:軸向重影,即重影部分的印跡與滾筒軸心線近似于平行;周向重影,即重影部分的印跡與滾筒軸心線垂直。
軸向重影產生的原因:
(1) 機器精度差,軸承有磨損。
(2) 印版滾筒或橡皮滾筒發生軸向位移。
(3) 墨輥軸向竄動(或靠版輥與原機不配套)
(4) 紙張"荷葉邊"
周向重影產生的原因有:
(1) 橡皮布繃得不緊
(2) 滾筒合壓不到位
(3) 機器使用多年,滾筒齒輪、軸承磨損或三滾筒之間間隙過大。
來源:包裝網
預登記:http://www.famenwang.net.cn/c.aspx?id=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