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投資1億多元,攜手高斯(中國)顛覆傳統,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時間:2020-10-10 來源:
200多家出版社、3400多種報紙期刊、150多家音像出版單位、190多家電子出版單位,使得北京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豐富的出版資源更使得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印刷企業形成了以出版印刷為主的集群產業。
其中,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中科”)是北京印刷市場一家十分低調的出版印刷企業,很少出現在媒體面前,而2019年12月17日,其與高斯圖文印刷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斯(中國)”)簽署超過1億元戰略合作項目的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在出版印刷圈傳播開來,北京中科也進入了行業的視野。如今,半年多過去了,北京中科總裁曾新橋提起此事時,仍顯得頗為激動,娓娓道來。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總裁曾新橋
63年深耕,不忘初心,顛覆傳統
“北京中科成立于1957年,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一家出版物印刷企業,承印范圍涵蓋圖書、期刊、教材教輔、工具書等各類書刊產品。”曾總的介紹頗為簡單,事實上北京中科的履歷很驚人,在63年的企業發展中,北京中科經歷了中國印刷產業技術發展和變革的整個時代——告別鉛與火、走過光與電、進入0和1,更是開展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改制,持續打造企業軟硬實力。
“做人貴在品質,產品貴在質量。”中科人一直這樣堅持著,收獲了越來越多出版社的青睞,如今其客戶群體已經擴大到多達50多家大型國有出版社和數十家民營出版社,產值更是從幾年前的8000多萬元,增長到目前的3億多元,翻了4倍多!
快速的增長,并沒有讓曾總和北京中科忘記前行與探索,反而讓他們看到了出版市場的變化和設備的壁壘越來越弱,質量、效率……內核愈發重要。
“單張紙膠印機相對報紙印刷普遍采用的輪轉膠印機,生產效率比較低,而原有的書刊輪轉膠印機對于質量、色彩的限制性比較強,自動化水平較低,很難滿足大批量教材教輔、工具書等的需求,我們必須引進新的設備,改變原有生產流程,以應對出版市場更高的印刷質量、更短的生產周期以及高企的人工成本。”曾總的話鏗鏘有力。
經過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大量調研,曾總深入研究書刊印刷生產流程,萌生了一個創新設想:
用輪轉膠印機替代單張紙膠印機,同時整合印刷、印后等多個工藝環節!輪轉膠印機要具有4個紙路,且智能化程度要高,具備自動套準技術、橡皮布自動清洗技術、自動裝卸版等智能化技術……
“這樣的設備將是一臺全能設備,不管印刷單色、雙色,還是四色,產生的價值都是不變的,從投資產出比來說,特別適合我們。”曾總說道。
在輪轉膠印機領域深耕60多年的高斯(中國)超前謀劃、厚積薄發,在消化吸收國際一流技術的基礎上成功研制的M-700系列書刊印刷解決方案,恰好與北京中科的迫切需求不謀而合。
2019年12月17日,北京中科與高斯(中國)簽署戰略合作項目,高斯(中國)將為北京中科量身定制國內首條M-700 S型輪轉膠印機智能化示范生產線,項目共有6條生產線、總投資超過1億元。
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在出版印刷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我國印刷行業專家認為,這一新項目的起步實施,將開始顛覆傳統書刊印刷市場。
遇上高斯(中國),絕非偶然
北京中科和高斯(中國),一個是書刊印刷領域的領軍企業,一個是中國印機制造業的佼佼者,兩者走到一起絕非偶然。
“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高斯(中國),因為我們的設備需求不單在于輪轉膠印機本身的改造上,還有更多的技改,比如紙架的特殊需求等,高斯(中國)技術十分雄厚,只有他能按照我們的要求來量身定制!”曾總表示。
面對全球印刷行業的深刻變革,高斯(中國)創新轉型、砥礪前行,近年來接連研發成功全球首臺融合數字與膠印技術的緊湊型報紙印刷機、亞洲首臺可變尺寸膠印包裝組合印刷機、填補國內空白的高速機組式柔性版印刷機,并開發了“匯印e家”互聯網智能管理平臺,為數百家印刷企業提供高品質專業化服務。
這就是高斯(中國)!其正在以創新技術影響印刷市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智能的印刷系統的創新者、提供者,并逐步逼近這樣一個全新目標:
把高斯(中國)建成全球面積最大的輪轉機單體制造基地、全球生產能力最強的輪轉機制造企業、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印機示范企業。
魯迅先生曾稱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北京中科并不是買臺輪轉膠印機這么簡單,畢竟印刷是個系統工程,牽扯到很多工序、原輔材料等,需要重新調整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包括紙張、油墨、潤版液等原輔材料的印刷適性以及裝訂等印后工藝。曾總坦言:“這是非常有難度和挑戰的一件事情,但我相信,只要大膽,敢去做,就一定能實現。”
合作半年多來,北京中科和高斯(中國)溝通很緊密,雙方都付出了很多。高斯(中國)在其中擔任的角色,絕不是一個供應商,而是一個印刷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針對印企瓶頸進行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整合產線資源,更快、更好、更優地為北京中科解決印刷生產問題,努力使北京中科項目成為全國書刊印企智能化、自動化、融合化的新起點。
“我們一邊提需求,他們一邊做改進,雖然一些需求很難滿足,但仍積極地去解決,控制系統用什么、糾偏系統用什么、甚至于電機用什么,我們都要仔細商討。否則一旦有一個地方不合適,整個設備的速度和質量都會有影響。”曾總與高斯(中國)對于客戶負責的態度和對設備精益求精的追求,也使得原本計劃于今年7、8月份在北京中科的首臺裝機,一再推遲至今年下半年。但好飯不怕晚,良緣不怕遲!
1+1>2,只為出精品書、出好書
北京中科,對于印刷生產和終端客戶需求了然于胸;高斯(中國),對于印機制造堅持匠心品質,兩大領航者的合作,毫無疑問將產生顯著的“1+1>2”效果。
這臺國產首例自主研發的M-700 S型輪轉膠印機智能化示范生產線融合創新應用了諸多人工智能技術,如書刊印刷領域的全自動裝版、多紙路模式下的智能校準和視覺識別系統、高精度印品質量過程控制及調整系統、智能印品抓捆傳輸協同機械手、全自動水平橫向堆積打捆一體化、全方位紙卷輸送規劃和控制系統、多模式多組合智能聯合印刷控制平臺,以及基于網絡分布式的印刷異地診斷及大數據分析等多項印刷設備創新技術,借助互聯網管理的創新模式,實現了印刷成套裝備的智能聯控、實時監控、數據分析、智能預警、自適應判斷等先進功能。
“
曾總十分欣賞:“無論是印刷裝備的智能化水平,還是印刷生產的速度效率、印刷品的質量要求等方面,這條生產線都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促成高端印刷成套裝備向智能聯控發展的新跨越,這也必將是未來智能印刷裝備的發展趨勢。”
據曾總介紹,M-700 S型輪轉膠印機智能化示范生產線通過智能聯控集成大型印前、印中、印后設備,將各印刷環節串聯在一起,全面實現印刷、折頁、插頁、堆積、打捆、碼垛等多道工序融合,生產方式由塊狀化向線條化轉變,從而提高質量和效率的同時,降低損耗和勞動強度,減少人員數量,降低成本:
? 操作人員數量,將從15人減少到3人,下降80%;
?人均小時產量,將從1389份/人提高到2574份/人,提高85%;
?年均總人工成本,將從225萬元減少到36萬元,下降84%;
?印品缺陷率,將從5.0%減少到1.1%,下降78%。
而這一切只為出精品書、出好書!“這一直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客戶的追求。只要客戶有要求,我們就盡量滿足。”曾總表示。對品質的追求和對客戶的真誠,使得北京中科形成了“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競爭優勢,即使印制價格高于同行15%,客戶仍會選擇北京中科。據曾總透露,新建的廠房可容納8條M-700 S型輪轉膠印機智能化示范生產線,預計3年可使產值翻一番。
對于出版印刷市場未來發展,曾總很有前瞻性:“出版印刷市場很大,未來會進一步高質量發展,企業越來越集中,就看誰能分到更大的蛋糕。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何一下子投資這么大,但我認為這是必須的。如果你不走,停在那里,只能等死。”
所以,北京中科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完善標準化、分工藝實施智能化、打造數字印刷中心……
“平凡的人可以做不平凡的事”。這是北京中科和高斯(中國)的共同信仰。此次與高斯(中國)合作,將是北京中科發展歷程中又一座里程碑,它將使北京中科在書刊印刷領域的發展如虎添翼。事實上,北京中科和高斯(中國)的合作舞臺,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