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業向文創轉型 三種模式浮出水面
時間:2014-01-23 來源:
本期《印刷周刊》梳理了當前印刷企業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的三種模式,試圖總結轉型必須要思考的若干問題,并剖析了雅昌的個案,希望能給那些尋找轉型機會的企業以借鑒。
《2014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日前在京發布,《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將達2.1萬億元人民幣,預計約占GDP比重的3.77%,對社會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強。以傳統加工服務為主的印刷企業,近年在向文化創意企業轉型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三種模式:一是借助產業園探索多元贏利模式,二是線上線下結合尋找文化產品營銷新出路,三是借新技術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延伸。中國文化發展當前處于建設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這些先行者的行動或許能給探索轉型升級的印刷業一些啟示。
建設園區:搭建創意文化平臺
模式特點: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傳統印刷企業通過將舊廠房改造為創意文化園區,吸納文化創意企業入駐。這不僅使這些老廠房充滿了文化氣息、煥發新活力,也讓以傳統加工服務為主的企業以印刷為原點出發,試著向文化產業領域發展。廣東的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江蘇的鳳凰新華創意產業園,北京的“新華1949”文化創意產業園與人民美術文化園等皆是其中的代表。
“我們在由傳統印刷企業轉型升級,向文化靠攏方面做一些嘗試。目前雖然2013年投入仍大于收益,但相對于2012年已經進步很多,我看好未來的發展空間。”深圳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總經理馬松綿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
力嘉國際集團從2009年起開始構想文化轉型,經過努力,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預計明年可以達到收支平衡、爭取贏利。據馬松綿介紹,在產業園一期企業入駐滿后,力嘉進行了結構性調整,不僅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中華古今書畫館等已經具備展覽、展示功能,數碼印刷、3D打印等新技術也能夠在數碼創印中心及時地得以應用。
數字創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高新印刷科技服務與培訓平臺、公共互聯網絡服務平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力嘉產業園在完善四大平臺功能的同時,也在豐富著自己的收益來源。“來自入駐企業的租金是收益中很簡單的一部分,接收數字印刷訂單、提供檢測平臺服務等功能讓力嘉產業園不斷獲取收益。此外,在我們的會議中心舉行的活動比較多,這也帶來一定的收益。”馬松綿介紹說。
去年年底,力嘉國際集團董事長馬偉武到北京新華印刷廠改造成的“新華1949”文化創意產業園參觀,希望通過“南北對話”互通有無、促成合作。“力嘉正著力打造二期產業園,也希望今年能將商業文化活動常態化,多組織印刷行業峰會、包裝設計大賽等,通過深度挖掘,為未來的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做支撐。”馬松綿表示。
涿州市星河印刷有限公司是河北省的一家中型印刷企業。占地500畝、依據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特色打造的“燕國文化產業園”已經完工。董事長邱樹志近日告訴記者,2014年產業園將深度挖掘戰國時代的燕國文化,將塑像、雕像、拓片等歷史資料進行梳理,結合相關史料,邀請來自文化界、歷史界的學者在產業園舉辦相關論壇。從理念定位的尋找到逐漸變為現實,這家中型印刷企業的文化探索也越走越深入。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作者:李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