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收官之年數字出版再創新高,突破4400億!
時間:2016-07-21 來源:
2015年,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型媒介傳播環境漸趨成熟,全球數字出版產業持續發展,呈現出一些發展新特征:國外,大型出版商基本實現了從內容商到服務商的轉型,電子書市場形勢發生轉變;國內,在“十二五”時期的收官之年,數字出版產值再創新高,突破4400億元,轉型升級漸趨深入,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數字出版產業環境綜述
(一)國際環境
2015年,受新型媒體格局的影響以及科技發展的驅動,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國際數字出版產業環境呈現出以下發展態勢:培生、愛思唯爾等大型出版商逐步實現了從出版商到信息服務商的轉型;技術發展催生了出版新業務、新形態、新模式;電子書銷量下滑,市場發展面臨變局;國際出版集團并購重組依然如火如荼;以亞馬遜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巨頭開始布局線下業務,著手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
(二)國內環境
1.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環境日臻趨好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和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對數字出版產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營造了良好的產業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
2. 文化產業地位突出,分享經濟作用凸顯
我國《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支柱性產業即指產業增加值應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需達到4.6萬億元以上(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性指標是大于92.7萬億元)”的發展目標。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5829億元,比2013年增長21.0%;年平均增長10.0%,比同期GDP現行增速高2.3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82%。同時,新興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3. 數字方式已成主流,全民閱讀前景廣闊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 6.88 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50.3%,較2014年提升2.4個百分點。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6.20 億,年增長率為19.4%,繼續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90.1%。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平穩增長,進一步促進了手機終端閱讀和各類手機應用的發展。
二、數字出版產業規模分析
2015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勢頭,全年收入規模超過4400億元。其中,互聯網廣告、移動出版與網絡游戲依然占據收入榜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一年里,互聯網期刊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增長幅度超過10%。
(一)收入規模持續上升
2015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4403.85億元,比2014年增長30%,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的總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其中:互聯網期刊收入達15.85億元,電子書(含網絡原創出版物)達49億元,數字報紙(不含手機報)達9.6億元,博客達11.8億元,在線音樂達55億元,網絡動漫達44.2億元,移動出版(手機彩鈴、鈴音、移動游戲等)達1055.9億元,網絡游戲達888.8億元,在線教育達180億元,互聯網廣告達2093.7億元。
圖1 2015年數字出版產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表1 數字出版產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二)用戶規模保持平穩
從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累計用戶規模達到17.2357億人(家/個)(包含了重復注冊和歷年塵封的用戶等)。在線音樂、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數則分別在2008年至2015年都有一個跨越式的大幅增長過程。博客的用戶規模數有所回升,但經研究發現博客的使用率卻有所下降,主要是依賴博客和個人空間進行網絡互動。另外,雖然原創網絡文學注冊用戶數從2009年開始統計,但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
表2 2007~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用戶規模(單位:人/家/個)
(三)產品規模顯著增加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期刊產品規模從2013年至2015年發展平穩,變化不大。多媒體互動期刊產品規模從2013年的0.29萬種,降至2015年的0.0552萬種,降幅為80.97%,這說明多媒體期刊面臨急劇萎縮的局面,這一數字出版物形態與市場需求之間沒有很好地吻合,不能適應用戶需求,作為產品形態已基本趨于沒落。電子圖書產品規模從2013年的100萬種,增至2015年的170萬種,增長率為70%。互聯網原創作品的產品規模從2011年的175.7萬種,增至2012年的214.43萬種,再降至2013年的175.78萬種,再增至2014年的201萬種,到了2015年增至256萬種,產品規模變化明顯,這與網絡原創作品平臺自律機制的不斷形成,以及政府引導與內容規范管理,近年來涉及色情、暴力、反動等不良題材的網絡原創作品受到遏制與刪除,侵權盜版行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IP價值得到進一步重視密切相關。上述數據表明,新的產品形態如果不符合互聯網用戶消費習慣及使用特點,不能與互聯網特點及發展趨勢相結合,就會失去發展機遇,喪失競爭能力,最終被市場淘汰。
表3 數字出版物品種數(單位:種/家/戶/款)
三、數字出版產業態勢分析
(一)規劃繪制產業發展新藍圖
《數字出版“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是數字出版的第一個專項五年規劃,對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數字出版骨干企業發展、數字內容轉換和加工中心建設、公共數字出版服務體系等建設進展順利,成效明顯;數字出版總產出目標、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數字內容投送平臺建設、傳統出版企業向數字出版轉型、促進優勢產業發展、數字版權保護、數字出版“走出去”戰略等進度正常。在“十二五”規劃的指引下,數字出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出現了許多亮點,著重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數字出版產業結構和產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市場主體日趨多元,數字消費需求日益旺盛,數字出版產業規模大幅提升,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邁進;二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國家對互聯網環境下的文化新興業態給予了更高的重視,相關利好政策輪番密集出臺,對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以國家政策為依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作為行業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政策制定、項目帶動,推動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的速度和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四是產業環境日趨向好,出版企業參與數字出版的熱情和主動性日益提高。在數字出版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通過進行機構調整,重塑業務流程,招攬新型人才,并通過建平臺、創產品,提高數字出版實力和盈利能力。
(二)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持續推進
2015年,新聞出版業在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持續推進,對出版業融合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2015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聞出版業融合發展提出明確路徑和發展要求。同時,總局持續以遴選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示范為抓手,促進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整體水平的提升。
(三)網絡文學領域發展迅速
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網絡文學市場年度綜合報告》顯示,2015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70億元,用戶規模達到3.5億人。當前,網絡文學已成為數字閱讀內容和收入的主要構成。網絡文學在過去一年來,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四)數字教育出版初具成效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數字教育出版成為互聯網一大熱點。此前,數字教育出版領域主要參與者為新興出版企業和專業教育機構,傳統出版單位普遍處于嘗試摸索階段。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進,傳統出版單位充分認識到在線教育是傳統教育利用互聯網技術的轉型過程,而非重構。它們依托自身的優質教育和出版資源,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來進行轉型發展,開展跨界融合,在學前教育、中小學K12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都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
(五)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
產業集群是產業間相互關聯縱深發展的重要表現,產業集群效應則是衡量集群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截至2015年,全國共設立國家級數字出版產業基地14家,在建設數量上超出了“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
(六)數字內容版權運營備受關注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為知識產權。IP概念的火熱源于網絡文學領域的粉絲效應和口碑積累,讓業內看到其潛藏的巨大商業價值。這一熱潮也為出版業的內容運作激發了新活力,提供了新風口,開拓了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空間。通過數字內容版權運營,實現內容、用戶、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轉化,促進優質內容的充分挖掘與運用,構建多元化商業模式,打造新型文化產業新生態。
IP概念的持續發酵也帶動了文化資本市場的活躍,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市場共產生IP相關收購42起,其中披露收購金額39起,合計產生并購金額209.59億元,被并購企業涵蓋文學、動漫、游戲、影視等多個領域。
(七)產業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2015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保障體系在諸多方面得以完善與豐富,尤其是在標準建設和版權保護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成為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
(八)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突破
人才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根基,也是產業創新的關鍵要素,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融合發展的路徑、進程、深度與廣度。在“互聯網+”背景下,首先要實現人才方面與互聯網的對接。在這樣的思想共識下,2015年政府管理部門和企業在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北京市將數字編輯職稱評審納入全市職稱評審序列,在評審編輯人員范圍上實現了數字內容產業領域的全覆蓋,包括數字新聞、數字出版、數字視聽、動漫游戲等領域,涵蓋了內容編輯、技術研發、運維營銷等產品生產流程。
四、數字出版產業問題與對策分析
2015年,盡管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仍然保持上升態勢,產值再創新高,出版業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然而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存在:一是融合發展的思路有待進一步開拓,產品、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二是數字出版產品內容整體水平有待提升,核心競爭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科技研發與應用水平與產業發展需求尚有較大差距;四是數字出版產業有效、優質供給不足,產業發展尚不均衡。在進入“十三五”時期之際,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出版企業,都需要認清形勢,總結經驗,共同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
(一)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二)努力拓寬發展思路,驅動產業融合創新
(三)注重社會效益優先,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四)提高科技應用水平,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五)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做大做強消費市場
(六)積極借助資本力量,激發產業內在活力
五、數字出版產業趨勢分析
我國已進入“十三五”發展時期,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將對今后五年的數字出版產業起到重要的規劃引領作用;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的提升將推進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邁向更高層次,促進產業創新機制建立完善;自媒體運作模式漸趨成熟,內容價值得到進一步發揮;新興電商模式和渠道將推動出版營銷模式的創新突破。具體到未來一年,我們有望看到數字出版產業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頂層設計引領產業發展格局
2016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發展目標,文化產業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進一步加強,相信針對這一發展目標,國家對于文化產業,特別是包括數字出版在內的新興文化產業將會做出一系列新的部署。同時,《綱要》涉及新聞出版業的8個方面工作,并首次納入“數字出版”這一概念,指出要“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對于國內已有十余年發展歷程的數字出版產業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意味著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在未來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
(二) 產業創新機制漸趨完善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和積極部署下,激發了各個領域的創新活力,出版業創新創業良性環境也正在逐步形成。包括數字出版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眾創空間”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創新創業搭建了有益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的良性生態,將對數字出版產業的企業孵化和人才孵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各類創新創業扶持基金為產業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創新項目為產業創新提供了有力抓手。
(三)電子書領域將迎來新格局
從國際上的發展趨勢來看,英美等國家的電子書在過去一年中普遍銷量下降,但同時有聲書和自出版日漸興起。在此背景下,我國電子書領域將迎來發展的新格局。據易觀國際發布的《2016年中國有聲閱讀市場專題研究》顯示,2015年我國有聲閱讀市場規模已達16.6億元,同比增長29.0%,其中僅電信運營商的收入就將近3億元,預測2016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22億元,由此可見這一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隨著網絡文學的迅速發展,原創電子書的比例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出版企業將加快包括有聲書在內的電子書產品形態的多元創新開發,以滿足日趨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同時,在IP市場的持續熱度下,各閱讀平臺基于數字版權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
(四)出版與資本融合日益加深
近年來,文化產業借助資本力量加快發展步伐,出版資源與金融資本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掀起了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的熱潮,資本市場已漸趨成為出版企業轉型升級借力的主陣地。中文在線、讀者傳媒集團等文化企業相繼實現上市,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登陸A股、借殼上市、掛牌新三板。特別是2015年以來,新三板逐漸成為文化企業,尤其是新興文化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數量破百,達到114家,占全部掛牌文化企業的73%。
(五)自媒體發展步入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自媒體已成為互聯網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生產者,在數量上已形成較大規模,僅僅是微信公眾號就早已突破了1000萬個,根據騰訊發布的數據,全國微信用戶達到6億,意味著每60個用戶中就有一個在運營著公眾號。而自媒體正步入從量變到質變的迭代升級,競爭日益激烈。
(六)出版營銷模式有望實現突破
“互聯網+”時代,不僅改變了內容的呈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也對營銷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推動了網絡社群崛起。自媒體在創造了內容價值的同時,也通過聚集社群,向電商業務拓展。“電商+社群”也稱網絡社群營銷,這一新型營銷模式就此興起。網絡社群營銷借助虛擬社群中的人際關系,通過品牌聚攏、內容吸引、社交轉化,通過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產品和服務,獲得社群成員的認同,從而形成以用戶為中心、以口碑為媒介、以互動為手段的營銷架構。
(本文轉自科印網)